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

12/27「台灣農地資源」講座心得

台灣土地資源利用規劃
1.雖然林教授講授的內容比較專業化,但還是能夠初步瞭解台灣土地劃分與利用的狀況。而且教授從農業用地當中引伸出一個十分受用的觀念叫做藍圖。所謂嚴謹思考,周密計劃,詳細去準備未來的觀念。他還提到,各種事務其實都是一樣的,而且都必須用如此的態度去面對,我覺得很有體悟。無論是農學院工學院文學院,只要用如此態度,每個人的成就都能夠卓越。
中文一

2.台灣地狹人稠,食物需求量高,因此良好的土地規劃必定是重要課題。聽了林教授的演講,對工地的規劃、制訂分級、用途的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也發現台灣多樣然而脆弱得地貌與地質,需要我們更多、更細心的呵護。政府在執行政策時,一定得更家謹慎,兼顧農民福利以及自然生態的平衡,土地保育及永續。另外,林教授在演講中不時提醒著:要有嚴謹的藍圖、架構,這個原則不論在為學或做人上,都是很重要的態度。感謝林教授用心的演講。
中文一

3.今天發現原來可以從人類每天消耗各種營養素的比例中調整農地面積,達到資源合理且不浪費的利用。土地資源的分配和利用是一個和我們人類生產息息相關的學問阿!
歷史一

4.今天老師藉由土地劃分等相關的手法技術,告知我們這方面的歷史和知識,不論面對多複雜的問題,首重分析,運用條件資源好好規劃和做出藍圖,如此才能夠有好的執行力。
行銷四

5.一件複雜的事情皆可將其簡化,畫出各自的藍圖再作詳細的規劃,必須培養自己嚴謹的邏輯思考與獨力思考能力。
行銷四

6.從這次上課中我們了解到我們平常所不會接觸到的土地規劃,了解土地規劃的過程。競爭力與執行力靠的是強大的邏輯推演,84年時的地價與現在相當,而目前台中市的地王是新光山越,因為位於七期重劃區,今天所獲取的知識是我們難以接觸到,也無法從課本的到的知識及經驗,是一種相當讓人感到新鮮的感覺,求學問就是這樣要多方面的去吸取各領域的知識來充實自己,而非只侷限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
機械三

7.農地規劃的利用是需要很大筆的資料來輔助的,是需要有詳細的配套及良好的行動力,並且可以知道日常生活中大至政府政策小至個人的日行程,都是可以利用同樣的藍圖規劃,如此一來可以使目的更容易達成,但這些種種的根本即是要有行動力與執行力。唯有良好的行動力與執行力才能使任何事情變得更順利。
材料二

8.今天認識關於國家土地的利用,原來農業用地並非是人人都可以購買的,必須要有相關的認證才可以。不管市什麼土地,我們既然利用了該土地就應該有始有終,盡力的保護與愛惜,使其地力恢復,再生土地資源。
夜企二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11/20多采多姿的「飲食世界」講座心得

*東西的價值、存在時間在於你賦予它什麼樣的生命力。
1.隨著時代的前進,人們對「飲食」不再只單求「溫飽」,日益講究食物的特色,以及行銷技巧。在各式各樣的食品,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更應注重食品的選擇:低鹽、低糖、低熱量、高纖、高鈣、粗食化,吃前多看、多想、多比較,吃後多運動,才能同時保有健康的身體。(中文一)

2.這堂課算是我上過最好玩的通識課,讓我們了解了食生系的大概學習內容。其中涉獵了我們生活上常用食品,以及好的地方特產,了解不同食品廠商在其食品尚未了滿足消費者所做的不同變化、口味的調整、加工安全、衛生與否,以及教導我們食品的防腐劑添加物與否的常識辨別,不過我覺得老師可以講得再深入讓我們更了解一些。(行銷一)

3.吃對於人們過於平常,以致於大家都習而不察;然而「食」會放在第一順位,必有其道理。民以食為天,現代,我們已不止將吃當作生活必需品,更是將吃生活化、藝術化,好不好吃、外觀好不好看漸漸在人們眼中占了越來越多的地位。但比起那些,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建康」,如不新鮮的香腸、罐頭中會有肉毒桿菌、亞硝酸等。而食品文化也越來越盛行。尤其台灣的飲食文化十分特別,各種小吃都令人贊不絕口。台灣未來的飲食生活更有待食品生物應用科學系為人們提供保障。(中文一)

4.今天的教學以圖片教學,內容簡易而容易吸收,讓我學到食品加工的好處,更加了解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把原本不值錢的原料,經過加工,成為更有生命力和商機的食品。(外文三)

5.我們要多維,如何去發展,如何去改變舊有的不發光的, 變成吸引人的、成為更有價值的東西。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我們要怎麼吃,怎樣挑選吃的選擇就會改變商人在製造產品的多樣化。現在是求創新、專業、有效率的時代,創造自己的一片天,贏得成功。(物理三)

6.介紹生動、內容貼近生活需求、淺顯易懂;PPT文字敘述精簡、圖片用量多、注意力可更集中。老師講解時同時搭配時事以及台灣發展現況,整體演講聽下來非常實用以及更增加許多common sense,很喜歡這次演講。(夜企管一)

7.這次講師的演講極為生動,講解內容也很貼近日常生活的需要,圖片也準備的很現實化,都是每天生活當中可以接觸到的;吃的東西也講求很多樣化,其中有不只飲食、熟食、小吃、素食、罐頭…等很多層面也介紹了東西文化上造成的飲食的差異,也都有很多確切的數字可以證實,引導我們去想像、創造。(歷史一)

8.一個產品誕生成商品,其中該注意的細節是多到令人無法想像的。舉凡食品安全與衛生,同時又得考慮到企業本身決策的種種因素,例如:口感、包裝、可銷售性、特性;銷售後也得考慮到市場反應,消費者本身對產品的直接觀感。這堂課讓我更深一層瞭解到食物對人的重要性與不可或缺性。興大食品科技在台灣是大學的第一把交椅,未來我會利用這個優勢,充實新知。(歷史一)

9.食品的知識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個人每天都要吃,所以今天提中很多食品知識,平常並不會過於深究,在現今標榜吃得巧、吃得健康,大家對於食品都應該擁有基本常識,為自己吃日的食品把關。(行銷四)

10.上完這堂課,原料在價格上是處於劣勢地位,不過當經過加工處理後,便可以創造不同的食品,使食品價格獲得提升。時代的改變,食品的產業也應隨之進行改變。一個有創意的變化可以使食品的價值向上提升,價格也可隨之上揚。(歷史三)

11.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吃飽是基本的,人們更進一步要求要吃好、吃得巧。而我們中華美食更是名聞全球的!我們會看食品的色、香、味、安全衛生等來選擇我們喜好的食物。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我們的生活與飲食脫離不了關係,每個人都需要吃,因此飲食市場可說是相當龐大可觀的。在人們越來越想就飲食的現在,飲食成為了一門豐富、高深的學問。上完這堂課後使我對飲食有另外一種想法,吃東西時會去好奇並且思考其製作的過程還有原料,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的精神。

12台灣是食物的王國,小吃、夜市…各地方的美食,種類繁多又新鮮、吸引各地的饕客來台灣。但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應更注意衛生。要注意食品來源、放置時間…,並且飲食完垃圾也不該隨意丟棄,而且飲食一定要注意營養的多方面攝取,不能只先吃自己喜歡的垃圾食物,這樣會造成營養不均衡。所以每天都要吃得健康。(企管二)

13.吃雖然看似簡單,但上完這堂課後發現食品的學問很複雜。而現在人們最該關心的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正是值得去了解的問題,因為它關係到了人體的健康。今天只聽了大略,希望食品的課題以後還能多多接觸了解。(中文一)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有機農業與健康生活」講座心得

1.聽完陳教授的授課讓我更身刻的察覺有機農業的重要,目前在台灣的有機農業尚在起步階段,但卻是非常重要。有機農業可提供我們全人類更健康的人生,同時有機農業的推廣施行更是每個人應去切實做到的。夜外文

2.污染愈來愈嚴重,來到中興也遇見這群善心的福智團體,一種善心、一種心意,落實在生活、飲食等被滿滿的愛與有機包圍覺得非常幸福,以前常感嘆看見人為的破壞、污染而難過,現在慢慢的覺得幸福、有希望,帶著善心做,不僅對自己好也感染到家人,媽媽現在也去買有機豆來煮,希望讓更多人喝到,感受到做有機人的心意及她為大家的心意。會計二

3.這堂課讓我們瞭解如果要吃得身體健康,必需要有良好的土壤,才能產生良好的食物,且食物最好用有機農業,不但對身體很好,且對土地也不錯,也可以保持生態平衡,可是現在台灣為了防止蟲蟲進入植物,都大量灑農藥,不但使我們吃得有問題且也會破壞生態平衡,所以希望農業都能使用有機農業,不但使我們身體健康,也可以使地球保持生態平衡。會計二

4.很高興能從老師的課上得知許多與有機農業的相關知識。從生態、健康到關懷、公平,內容豐富且與生活息息相關。希望下次能有機會再聽老師的課。夜企管

5.今天老師授課方式幽默風趣,讓我們知道很多關於”有機”方面的知識。之前有機對我來說不過就是有機食品,我並不知道它們如何種植,更不知道還有有機森林之類的東西,今天讓我對這領域有更深一點的了解。中文一
 
6.有機農業真的對地球上的動植物非常重要,因此應該大力推廣,也要從自身做起。這兩個小時不僅讓我了解更多農業方面的知識,教授講的很多小故事也很有趣!對健康方面應注意的事項也講得很詳細,我們要愛護自身的健康,並且珍惜我們週遭的生活環境,令這一切可以永續發展!中文一
7.有機產品可以溯其根源,現在的台灣提倡有機,然政府沒有統一規劃的認證配套措施,一切的準則都出自於民間團體,很難辨別優劣。今天對有機農業的了解可以幫助自己更加認識有機生活,提昇自己的生活品質。希望台灣搭上這股有機風潮,可以真正有利於國民健康,而非淪為商業利益競爭。外文二

8.第一次知道有機農業原來可與動物共同生活,畢竟像麻雀、鴨、鵝之類,一般人皆會認為牠們會吃作物而防範牠們。有機農業與有機動物的互輔互成,達到了最佳的效果。不過聽說所謂的有機一詞似乎有些規範,例如農地要一段時間沒有使用農藥之類的。如果照這樣來說,台灣的有機是真的有機嗎?歷史三

9.人類壽命愈來愈長,因此人類身體健康愈顯得重要,如果長壽但卻每天為病痛所苦,那生活的不愉快反而是痛苦的開端,有機農業不但可讓人類吃得健康,還可以保護生態環境,避免土壤污染,維持生物的多樣化,一舉好幾得!現代生活飲食速食化,使得年輕人易骨質疏鬆症,已經不是健康的身體,為自身的健康著想,環境的永續生存,有機農業發展為重要的趨勢。行銷四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10/30「真菌與人生」講座心得

1.生物界中若缺少了真菌,將會造成死屍遍地。歸功於真菌的分解功能,讓其營養素又回到大地。真菌還能和植物共生,互相供給需求。看到孢子彈出的影片,令人吃驚,看似安靜的菌類竟也如此活潑。外文四
 
2.今天的真菌講題很有趣,內容風富又容易明白,圖片很多,謝謝老師的用心。外文三

3.上完這堂課我深受影響,原來在我們生活週遭有這麼多的真菌。有些是益菌,但有些也會造成病蟲害,不管對動物或植物。所以我深覺得如果要保持健康,就要常洗手,別亂碰東西。夜外文 

4.我覺得老師的power point 、影片講解得很用心,感覺像進行了一趟生態之旅,很富知識性的兩個小時,很喜歡老師的圖片、影片。外文二

5.最後一次提到真菌是高一的生物課本,每次都覺得這種有些人肉眼看不到的菌及其孢子很有趣!今天很多影片讓我們瞭解這個充斥在我們生活中卻又不顯眼的小小世界如何的活躍又多麼的可愛。歷史一

6.看到很多菌類的繁殖和孢子傳遞方式,覺得很有趣。而且沒有想到菌類是在任何地方都存在呢!令人大開眼界!歷史二

7.這次的課程內容有影片,更加容易清楚的瞭解所說的菌種,使我這個不懂生物的人也能夠輕易的明白到底哪種菌是生長什麼樣子,房子牆壁上的壁癌原來也是真菌造成的,真菌真的是生長在我們處處的環境中。歷史一

8.真菌世界充滿了未之,以往只在生物課本上對生物界介紹時,短短幾頁的介紹,幾張圖片的展示就要我們瞭解「什麼是真菌?」但這樣的說明似乎不夠充足,每每看到這,都直接將課本所說的背起來,但今日的講座介紹真菌的許多種類,以及以播影片的方式,使我們的學習不再是以往平面的學習,而是有動作的瞭解。了解真菌在雨後的生長。了解真菌要傳播小孢子的過程,了解真菌在大自然中分解東西的更種情形,經由這些動態的教學,令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對真菌的了解更為清楚。歷史一

9.經陳教授的講解,令我對大自然的了解更跨進了一大步。而且對菌類更加的認識。如一些常見的菌類,在水果表面的菌類,糞便上生出的菌類等,進一步地了解認識。土木一

10.今天的演講非常的精彩。企管二

11.課程的內容很豐富,影片教學加深印象。企管二

12.了解到許多真菌的產生與生長過程。尤其是影片的部份更是令我印象深刻,感覺很有趣、很好玩。真菌﹝例如:水玉霉﹞很漂亮,會把孢子發射出去,附著在草上。今天真的學到很多。非常感謝老師。企管二

13.今天認識了許多形形色色的真菌,才發現到真菌其實是無所不在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見,了解到孢子存在的價值,讓真菌能夠綿延不絕。如今我們也可以力用這些有益的真菌來創造出大自然的美麗特色,但也需要稟持不破壞自然的規律原理。夜企二

14.真菌無所不在。進企管二

15.過於複雜,有聽沒懂,但影片還算有趣。材料二

16.在自然界中這麼微小的生物,相信大部份人都不會留心去觀察。今天老師放了很多影片和照片幫助我們認識很多菌類,不論他們是好是壞都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管以後是否會在這領域發展,這堂課很新奇,讓我印象深刻。中文一

17.在真菌的孢子傳播方式那一段,教授給我們看了很多段影片,我記得在高中時,生科老師曾給我們看過,對於這片段我印象特別深刻,例如有一種真菌會藉由膜的收縮彈射出孢子,還會有聲音,感覺很可愛、很特別。雖然很多菌肉眼看不見,但在顯微鏡下,可以看見千百種不同形太的菌類表徵。幾乎有生物的地方就有真菌的存在,對於人類的生技研究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中文一

18.最喜歡吃菇類了,比如說香菇、洋菇、杏鮑菇、秀珍菇、金針菇、木耳…等等皆是我們所熟悉的料理食材。但其實真菌的世界有太多太多我所不知道的奧秘。光是真菌的種類就多到令人傻眼的地步。更不用論它們所造成的自然現象等,都是值得我門去深入探討的有趣主題。中文一

19.國高中就對真菌有基本的認識,但是經過今天這兩堂課後,則有更深入的了解。而真菌的類別之多也讓我感到訝異,在上課的過程中,教授也提供了不少影片給大家觀賞,內容很有趣,配合著投影片,使我上了兩堂生動的課。中文一

20.我非常喜歡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影片。原來萬物的生長竟能夠如此的神奇。著實令我大開眼界。此堂課讓我見識到大自然萬物的奇妙。中文一

21.一開始覺得菌類就是稀鬆平常的生物,沒什麼不同。但陳老師今天真的讓我大開眼界,真的有進入到菌類的市界的心奇之感。我了解了菌類最易生長的環境。又看到顯微鏡下近距離且放大的真菌模’樣,老師還放了許多超有趣的小影片,讓我們了解每種孢子傳送的方式,真的市非常新奇,真的令我不斷在內心發出驚嘆聲,這次的課程真的是太有趣了。中文一

22.影片中的孢子從主體上彈出去的樣子很可愛,真菌的世界很有趣,就在生活週遭,處處都能遇到。中文一

23.看著那些孢子在囊孢中蓄勢待發,隨時準備衝出的樣子真是可愛極了,它們像小孩一樣一個個排隊出來,有的急性子的一衝而出,有的則循序漸進慢慢來,每個孢子彷彿有它自己的生命與意識。Gallery是雌蠹蟲與剛孵化的小蠹蟲造成的花紋,看來像天然的花紋般美麗。中文一

24.問:
有些真菌吃了或吸入會致病,在木瓜和芒果上黑色的黏性物質﹝炭疽病﹞十分普遍,請問這些水果是否就不能吃了?﹝一般人還是照吃﹞中文一


25.原來真菌的種類那麼多種,除了一般常見的菇類外,還有很多很小看不見的。今天在課堂中看了很多影片,像是真菌如何釋放孢子,令我大開眼界。中文一

26.這次的眼講,老師介紹了很多的菌種及會長在植物上的菌類,而且也播放了大量的影片讓我們觀看不同菌類的生長分類情形、散播孢子情形,讓我們看到了平常週遭生活中處處皆是卻難以注意到的微小世界。並讓我們嘖嘖稱奇這微妙的真菌界。行銷一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10/23「林木與真菌的戰爭與和平」心得分享

* 不要做西方高新技術地盲目跟隨者,實則可能成為帝國主義既得利益買辦與傭兵,一個專業的技工。

* 在深入探討科技領域與廣博的知識內涵之間取得平衡

* 追求統整(holistic)的全面知識的知識份子

* 沒有山的地方夢想有一座山,並且去征服它

* 認識自己、認識人生、認識社會、認識世界

* 每位老師都有義務帶領學生看見一門學科的前沿

1.作為學生,不應一味追求潮流熱門的科目,如同姜老師ㄧ般做冷門有興趣的實驗,去增進廣博的知識,多去擴張自己的視野,才是我們現在所真正需要的。(材料)

2冷門實驗有趣,但過程繁瑣無法有效且清楚低講解實為可惜!人生之知識受益
良多,點醒多位大學生茫然唸書的弊病。 (材料)

3.我們應該去追求前延,而不是追求熱面;我們應該培養全面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是無思想的盲從;我們應該跳脫台灣給予的一貫思想,而成為一個有廣度與深度的知識份子。(材料)

4.這次演講速度很快,有點跟不上,投影片內容頗多,筆記無法抄得很完整,內容好像比較生疏,不太瞭解。但老師給了我們一些方向-不一定要盲目的追求熱門,而是唸書要知道自己的目標。(材料)

5.這堂課讓我對植物有進一步的瞭解,原來植物也會生病,而且我也深深同意教授所說的:我們不要盲目做跟隨者而是要做讓別人跟隨的人,做一個自己創立前延的人。(土木一)

6.人很難訂下一個明確的方向,並投注心力精神、時間,尤其是在未知其最後成就。這種情懷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而今天聽了將老師的演講,覺得跟先前的演講很不同,他並非是想要表現自己的科學成就,而是表達自己的科學精神,震撼了我。(機械三)

7.老師講得很仔細,也知道了很多知識,但希望下一次老師的背景可以換較深的圖片,因為真的很不清楚。(機械二)

8.讀書是讓人成為一個儒雅的人(機械二)

9.科系沒有所謂冷門或熱門,相信只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並專精於那個領域,不管事什麼,一定也能有一番成就,我們不能如此短視,只求眼前的幾學分、求畢業、或只是盲目的追求熱門科系和求研究所的學歷,必須放開眼界,不要被制式的教育或現實的社會給挶限住了,而是要真正學到東西並且運用,好對這個世界有一點貢獻,也充實豐富自己的人生。

10.老師的研究領域非熱門,不是什麼賺大錢為目的的學問,可是他自得其樂,可以在自己的興趣領域專研、深入、擴展達到前沿。他認為學要學自己有用的事物,強調統整全面,這些對現在大學生的觀念矯正有正向幫助,我也希望能這樣往自己目標邁進,今天受惠甚深。(行銷四)

11.由此次講座中教授充分呈現作研究的程序與方法,並應用統計軟體分析數據得到結果。身為大四生的我有深深感觸,未來考研究所想要從事研究工作必須要能有系統客觀分析資料,並且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大學生活教育中,我們只一味單向吸收知識,遺失了思考的能力,我們追求專業深度,而非追求廣博的知識,乎略不同觀點之思考面向(行銷四)

12.經由這是的講座,不僅僅學習到教授在職務抗病家系之間的研究結果分析,了解到抗病基因之存在與重要性,更認識了統計對科學資料研究整合之切要…(行銷一)

13.這堂課我聽得不是很懂…但教授的一番話對我有很大的影響,現在我一年級,還有時間調整念大學的心態,好好認識自己還有這世界。(行銷一)

14.人在求學及就業中並不一定要走在寬廣並且人數眾多的道路上,就算走在人煙稀少的小徑,只要能夠走在尖端,那一定能成功。(行銷一)

15.林木的抗病與感病機制的研究雖然是大家所認為的冷門或是步受重視的領域,但卻可以帶領我們走向知識的前沿。我們要學習的,不是什麼高深的科學知識,而是如何成為一個能夠整合的全人的高等教育,我們不要做把自己關在知識的象牙高塔裡,而是要走出來,關心社會、參與社會。要愛讀書,不要死讀書。(行銷一)

16.專業部分講法沒有系統,沒有提出序言,令人較難了解。值得一聽的部份,在於對於通識和世界觀(行銷一)

17….我並不是個植物病理系的學生,我根本聽不懂那些專業術語,所以一整堂課下來只聽到一些家系之類的東西,然而對於林木與霉菌的了解,卻不如去看一集Discovery來的多。至於關於其他跟社會與教育的論點,我想那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問題,畢竟我現在台灣唸書,教的老師也是台灣人,也許我可以聽取哈佛學生的作法,然而我們國立中興大學有辦法符合這樣的想法嗎?(企管二)

18.聽完這堂課後,有十分之七聽不太懂…(企管二)

19.說真的這堂課聽起來確實乏味。不過,所謂學如金字塔,人不僅要有專精的學識,更要有廣闊的知識來做為輔佐。這堂課再次提醒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企管二)

20.教授所說的關於哈佛學生的想法我並不覺得可以完全套在台灣大學生身上。雖然不是要貶低台灣大學,但是實際在台灣的情況就是,大學畢業生根本很難找到好工作,頂尖一點的大學還好,差一點的學校畢業生只有繼續進修,未來才有可能自己。當然另外有些優秀的特例,但普遍來說確實是如此。有太多的大環境因素影響,所以眾人焦慮的只是想進研究所的心態我覺得是無可厚非的。要跳脫這樣的框框實在需要相當的勇氣及環境的改革。(財金二)

21.雖然老師演講部份的彎頁內容有點複雜難懂,但是老師說到他的求學經歷並且鼓勵我們追求成為廣博知識的人,實則受益良多。老師確實是個有深刻內涵並值得效仿學習的人(財金二)

22.老師很認真且口齒清晰… (歷史一)

23.現在的社會在高度擁擠的競爭下,似乎生存佔領是必須的,雖然活下來是相當容易,但在慾望高漲貪心的人們不停地追求享受,在積極求名求利之下,心也變得更為自私封閉,人群撲向光鮮亮麗的那一處,功力的目光讓他們看不到人生珍貴的禮物。真實的是,多數人們仍努力,試圖想要登上進入?(歷史一)

24.我本身是歷史系的學生,聽了教授的話有許多感觸。許多人對歷史系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但在我眼裡,他們更令人不屑一顧。許多名人都同意這個看法。在大學裡,最重要的並不是你在本科系所學得的知識,因為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四年後的知識根本不足應付;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在四年裡,解決問題的能力。追求”深度”與”廣度”是絕對必要的。(歷史一)

25.雖然這次主題所探討的實驗有很多地方聽不太懂,但我大概可以了解實驗要看廣泛的統計而不是只看單一的數據就可以得出結果的,就像感病情形在不同目的呈現、苗木的高低和抗病的關係等…。也告訴我們讀書不要專注在小地方,要更廣泛低看待所以相關的範圍並研究。(歷史一)

26.演講內容非常專業深入,而且有很多真實的數據,說得非常精采、引人入勝引起了我的興趣…..(歷史一)

27….經濟不離開人性,透過文學去瞭解人生;要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外文四)

28.認識不同領域的知識,不要囿於眼前所見、己身所處。對於知識要有寬廣的心胸。真正的精英要創造潮流,而非跟著潮流走。…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跟著指標走或許容易,但同時也降低冒險的樂趣;環境是人創造的,沒必要以”環境使然”為藉,阻礙自我發展。(外文二)

29.很少老師向姜老師一樣,會在課堂上花時間告訴學生比學問更重要的事:創新並且堅持夢想。在單一方向接收所學得的資訊習慣,常忘了去想比知識更重要的事。..我想習得正確學習的方法和態度,比很多事還重要。謝謝老師!(外文三)

30.康乃爾大學及哈佛大學學生的求學態度,給了我完全不同的認知與視野,我不應依賴熱門領域來成全我的知識,我應追求前沿。從認識自我來認知自己該如何立足於世界。不要將自己定義為微不足道。重要的是我怎麼去看這個世界。(中文一)

31…”自救”很重要,台灣學生需要多一點自主性,去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不要盲目追隨人群。(中文一)

32.淺薄的一門科目就讓我讀得自以為在專精學習。教授說的華語熱讓大家汲汲營營想要往教授華語這條路發展。研究所這條路我原篤定的認為能夠增進自己未來求職的實力,然而聽完這一場講話,讓我再次去反省自己的方向。”熱門”不是一切,”全人教育”要靠自學。在中興大學眼界應要更廣,否則是面面皆輸。(中文一)

33.上大學做一個知識份子不是指在一個事業領域留下一個好的名聲和功名,要做一個廣博宏觀視野的知識份子,肩負著不同的使命。…(中文三)

34.”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人人之專業領域都是社會不可缺少的一環,應當努力培養自己的專長,未來期待自己回饋社會。(中文一)

35.ppt使用的字體太小但呈現出圖表數據完整良好,演講者口齒清晰、內容理念完善、點出盲點、引經據典、引出思考力。



`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96年第一學期「農業科技與生活」講座課程

1動科系 劉登城 教授
演講題目/畜產品與健康 96/09/11

2生機系 陳加忠 教授
演講題目/生物技術與工程 96/09/18

3土環系 楊秋忠 教授
演講題目/土壤微生物技術之應用 96/10/02

4水保系 陳文福 教授
演講題目/台灣之自然環境與水土資源保育科技 96/10/09

5園藝系 林慧玲 副教授
演講題目/園藝與生活 96/10/16

6森林系 姜保真 副教授
演講題目/林木與真菌的戰爭與和平 96/10/23

7植病系 陳啟予 助理教授
演講題目/真菌與人生 96/10/30

8農藝系 陳世雄 教授
演講題目/有機農業與健康人生 96/11/13

9食生系 江伯源 副教授
演講題目/多采多姿的「飲食世界」 96/11/20

10土環系 林正鈁 教授
演講題目/臺灣農地資源 96/11/27

11推營系 陳姿伶 副教授
演講題目/農業網路資源 96/12/04

12昆蟲系 楊正澤 教授
演講題目/縱情昆蟲聲色世界 96/12/11

13推營系 蔡必焜 助理教授
演講題目/鄉村休閒 96/12/18

14農規所 劉健哲 教授
演講題目/休閒與農村 96/12/25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農業科技與生活」的部落格成立了!

恭喜你進入「農業科技與生活」的部落格!